随着CBA联赛商业价值与竞技水平持续提升,联盟规模是否扩张成为核心议题,姚明在回应相关问题时指出:“联赛的健康发展需兼顾竞技公平性与地域覆盖广度,我爱游戏中国们从未关闭扩军的大门,但任何决策必须基于成熟的条件评估。”他进一步解释,扩军需综合考量地区经济基础、球迷文化底蕴、青训体系支撑力等多重因素,避免盲目扩张导致资源稀释。
目前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,中西部省份覆盖率较低,姚明透露,联盟已启动区域性篮球市场调研,重点考察陕西、广西、黑龙江等地的职业体育生态。“我们希望未来能构建更均衡的联赛版图,让篮球文化渗透到更多社区。”这一表态与2025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动的“区域体育协调发展”政策形成呼应。
谈及青少年培养,姚明以“数字驱动”概括未来方向,他介绍,中国篮协正联合高校与科技企业,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球员评估系统,通过动态追踪青少年球员的体能数据、战术执行效率及心理素质指标,实现人才选拔的精准化。“传统依赖经验判断的模式亟待变革,我们需要为年轻球员构建更科学的成长路径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CBA选秀制度也将迎来调整,姚明透露,联盟计划扩大选秀池范围,允许更多非专业体系球员(如大学生、民间赛事优秀选手)参与竞争,同时考虑引入“国际球员选修权”试点,提升联赛多元性,这些举措被业界视为CBA与校园体育、社会体育深度融合的关键信号。

面对欧洲篮球联赛及东亚新兴联赛的竞争压力,CBA的商业化进程成为另一焦点,姚明强调,联赛需从“单纯赛事运营”转向“篮球产业生态构建”,2025年,CBA将启动“品牌焕新计划”,优化视觉形象与转播技术,并探索虚拟现实(VR)观赛、互动式数据直播等创新体验。
在赞助体系方面,联盟计划推出“分级合作伙伴制度”,吸引更多中小型企业参与,同时与头部品牌深化战略合作,姚明特别提到:“篮球经济的核心是‘人’,我们必须让球迷、社区、赞助商形成价值共鸣。”据联盟数据显示,2024-2025赛季CBA社交媒体话题量同比增长37%,青少年周边产品销售额突破历史峰值,印证了爱游戏体育篮球文化的持续渗透力。

对于中国篮球与国际接轨的议题,姚明展现出务实态度,他肯定归化球员对联赛竞争力的提升作用,但强调“本土球员的成长才是根基”,目前CBA外援政策仍以“4节4人次”为主,姚明表示未来可能试行“外援与青训联动机制”,要求俱乐部引进外援时同步投入本土青训资源。
姚明透露中国篮协正与国际篮联(FIBA)探讨联合举办“亚洲篮球冠军联赛”的可能性,旨在打造跨区域顶级赛事IP。“闭门造车无法进步,但简单复制海外模式同样危险,我们需要找到适合中国篮球的国际化路径。”
尽管CBA面临收视率波动、部分俱乐部亏损等问题,姚明仍以“螺旋式上升”形容联赛发展态势,他坦言改革进程“必然伴随阵痛”,但中国篮球的体系化建设已初见成效——2025年U18亚锦赛中国队夺冠,职业俱乐部二级联赛观众人数稳步增长,均为信心的来源。
对于球迷关心的国家队成绩,姚明呼吁给予更多耐心:“一支球队的崛起需要十年甚至更久,我们既要关注短期战绩,更要重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。”他透露,中国篮协将于2026年启动“未来之星”计划,选拔百名青少年赴海外交流训练,构建国际化人才储备库。